打好生态安全“保卫战” 
 
类型:灭毒除害行动
打印】【关闭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及防控情况调研组认为,要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时勿忘生态安全。

  守住易攻难守的“堡垒”

  调研组一行看到,虽然身处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风头浪尖上,广西广东两省区有些地方的科技工作者却各显其能,坦然应对,守住了生态安全这个易攻难守的“堡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运用生态恢复或物种间相生相克原理,在控制已入侵物种继续危害方面取得的经验。

  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内曾有47公顷土地,当地为种植蓖麻清除了地上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但很快被有害植物飞机草大面积入侵,造成蓖麻难以生长。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在进行白头叶猴研究的同时,2002年将自然保护区改建为生态公园,不再进行种植蓖麻和清灌除草工作,使当地自然植被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初步恢复。调研组在保护区内看到,多一半土地上已经出现本地先锋植物,对飞机草群落的入侵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

  让广东人头疼的薇?菊也找到了“克星”。据广东科研人员介绍,选择能够大量人工繁殖又不对其它生物构成危害的植物田野兔丝子,寄生到喜欢阳光的薇?菊植物体,吸收其养分,将其致死,在实践中效果明显。

  委员认为,这些做法着眼于恢复生态平衡,展示了保护自然环境、扶持乡土物种使入侵物种不成灾的良好前景,应给予充分肯定。

  “保卫战”完全攻略

  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有关专家学者的座谈,针对当前我国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委员们提出了防控外来物种,保护生态安全的真知灼见。

  深化对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认识,提高做好防控工作的自觉性首当其冲。唐克美委员关于各级政府和各业务分管部门领导要增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正视入侵物种的危害的建议得到委员们一致认同。宋宝瑞常委说得简明扼要,“政府的决心是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工作的关键”。

  委员们建议转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外来物种引进上的急功近利倾向,严格审批管理,克服盲目性,特别是对高风险入侵性物种要实行限制性审批或禁止性审批。建议增强预见性,有效解决重引进、不评估、疏管理的问题。

  就完善立法,依法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方面,国务院法制办原副主任徐玉麟委员给出了解释。他说,我国虽然在一些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了外来物种管理,在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中对预防病虫害无意传入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还没有一部针对外来物种引入及入侵物种管理的专门法律,这是绕不过去的,应力争有所突破。

  他建议一时不能立法的,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对有些现行法律,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应根据需要修订完善,将检疫范围扩展到拟引进的动植物本身,在危险性生物名录中,增补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或具有潜在威胁的外来物种名录等。

  身为工程师的朱锦林委员建议,要加强科学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为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委员们认为,有些物种入侵危害性已为人类所认识,有些尚不认识,必须依靠科学进行评估、监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外来物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侧重点不同,利益诉求各异。委员们认为,完善综合协调和分工负责管理机制,建立优势互补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刻不容缓。

  建议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上的综合协调机制,以利统一规划、部署、推动防控工作。建议国家环保总局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联合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入侵风险评价、技术鉴定、成灾标准等项工作,以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