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国奶站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视频会议要求,甘肃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以副省长泽巴足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研究落实专项整治措施,全面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扶持奶农,促进奶业健康发展。自9月17日以来,全省液态奶、奶粉消费量下降2-5成,每天有100-150吨生鲜奶滞销,甚至发生倒奶现象,给奶农造成了较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省委、省政府及时制定5项扶持政策:实施挤奶设备购置补贴。对每个饲养荷斯坦奶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养殖场(小区、户)补贴30万元,提高机械化挤奶水平;实施奶牛规模经营者青贮窖建设补贴。对每个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小区)补贴5万元,用于青贮窖、氨化池建设和越冬草料储备;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增加奶牛养殖大户、养殖场(小区)和相关加工企业贷款额度;加大饲料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全力开展奶牛饲料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对开展饲料样品检测的给予购置饲料检测设备补贴;努力降低样品检测成本,实行按成本收费,并对检测费用给予补贴。同时,各地市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出台激励和扶持政策。兰州市政府出台乳品加工企业奖励政策,对本地乳品加工企业每日多收购1吨生鲜奶奖励300元,奖励期限暂定为1个月。酒泉肃州区政府从财政中拿出60万元,用于扶持乳品生产加工企业,对全区所有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暂缓3个月的税收,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二是基本摸清全省奶站底数。据统计,全省共有挤奶收奶站118个,分布在11个市(州)、27个县(区),日收购生鲜奶464.3吨,占全省日产生鲜奶的42.2%,其中机械挤奶153.7吨,机械挤奶程度33.1%。从奶站经营模式看,乳制品企业自建的奶站有37个,占总数的31.4%;养殖场建设的22个,占18.6%;养殖小区建设的7个,占5.91%;个体投资建设的29个,占24.6%;流动奶站22个,占18.6%,合作社建设的1个,占0.1%。
三是加强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组织有关部门对奶业生产、流通、加工环节加强了全程监管,对饲料行业、生鲜奶质量开展了全面抽检和整顿。据统计,省兽医局派出3个检查组分赴14个市州对奶站进行检查和督导,各市州和县区派驻监督员165人,全省参加专项整治行动及服务人次达到2100人次,累计抽检饲料样品433批。
下一步,甘肃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奶站监管。逐步建立健全奶站质量监督员工作规范,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加强奶站配套建设。对有条件的奶站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相应设备,健全管理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尽快配套建设;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奶站建设,适当划定奶源范围。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合作社和乳品加工企业建设奶站。四是强化技术服务与培训。加强对散养农户饲养管理技术培训,规范养殖行为,引导散养农户向规模养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