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环境的概念早已从地壳双向扩张为地球内部物质,地表土壤水体(含海洋)、生物圈、大气层及外层空间。大武汉城乡幅员辽阔,国土资源丰富。就我市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最新问题,我们专访了武汉市环保局和部分中心城区、远城区(郊县)的专家。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被提上了我市今年环保工作的议事日程。相对而言,我市的工业点源污染已着力控制,成效显著,但过量使用(滥施)农药化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大量任意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及水体(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危害已到了必须加以控制的程度。因农村面积广、污染源分散,宣传教育、调查模底、管理治理的难度都很大。滥施高残留农药、低档次高效化肥可带来眼前利益和方便,但预后不良,可使土壤退化板结,水体富营养化。有毒元素在生物体内富集、分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在目前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尚未普及的现实条件下,至少应让农民意识到必须合理使用,切不可多多益善,重效果轻后患。去年的非典迫使我市将医疗垃圾、危险废物的处理提上日程并付诸实施,禽畜养殖的环保问题因今年湖北省系全国禽流感高发地带之一而备受关注,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磷和大肠杆菌,其扩散、渗透能力强,对土壤水体的危害不可与家庭养殖同日而语。包括随地表径流入湖及污染地下水,在郊区普遍存在。市环保局考察黄陂猪场后建议学发达国家通行的“粪便干化处理”方法,建混凝土化粪池,而不是挖个土坑了事。养殖处理走上正确轨道还可提供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促成生态农业。
早在1998年武汉市就出台了《保护城市自然山体湖泊办法》,对中心城区及国家级开发区内的山体实施分级保护,严禁开山取石、占山伐木等破坏活动。但该办法不针对郊区众多山体。近郊采石大区仍在无序开采,对生态环境选成成负面影响,包括景观受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碎石机没有除尘设备造成大面积粉尘污染等。为切实保护国土资源和环境景观,蔡甸区采取逐步控制压缩开采的方针,兼顾市场需要,适当提供石材产品,圈定了控采区和禁采区。凡禁、控采区以外的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林相残缺的偏远采石场全部关停,并且不再办理临时占用林地手续。通过环保、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行动,迄今已关闭了78家采石场,保留50家,并全部填写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江夏区传统采石规模较大,且多数供应武汉市场,尽管如此,在环保部门努力下,采石场已从原来的256家削减到100家,并拟进一步缩减并对保留下来的合法从业采石场规范管理,上环保设施,尽量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汉南区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工作基本上得到落实。全区5家年产千万块粘土砖的砖瓦厂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2003年7月1日前已全部烟息火灭。汉南过去所有的砖瓦厂均生产粘土砖,生产高峰时每年蚕食耕地上百亩,每年吃掉的土壤按每块砖2.5公斤计算,就是近十万吨,而且砖厂还“吃煤、吐烟、排渣”。据长江日报环保记者调查,目前各效区砖瓦厂又有复辟回潮迹象,原因有二:“禁粘”不严造成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粉煤灰做的环保空心砖供不应求。地下水我市因地表水资源异常丰富,地下水污染及无序开采问题未引起应有重视。郊区的小冶金、小电镀、小印染等未完全禁绝,死灰复燃者剧毒元素渗透土壤,严重威胁地下水源。有毒有害垃圾随处堆放(如废电池、旧家电),不象正规垃圾处理场设防渗层,遭雨水侵蚀后,渗透地下,亦污染地下水。农村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威胁不亚于地表水。无论中心城区还是郊区,建筑工地施工凝土搅拌为省钱不用自来水,抽取地下水,且不向水务、地质矿产或国土资源部门申报的现象普遍存在,带来资源或地质方面的隐患。(李湛
凡卫)
九头鸟瞰环境日——杞人忧天并非笑话!
我国有句成语叫“杞人忧天”,国人嘲笑杞人已经2000多年了,但只要看看温室效应加剧导致的连续6年暖冬甚至今春高温出现38.1℃,以及臭氧层空洞的逐年扩大,就会觉得现代人比古人更可笑。武汉市环境科学学会研究员田献民经多年热岛效应监测,发现夏季日平均气温汉口六渡桥点位比东西湖点位高2℃,冬季高6℃;青山红钢城年平均气温比东湖梨园高2℃左右;冬季处于武钢下风向的华工点位比梨园高2℃,这些均被卫星遥感监测证实。与其他大都市不同,武汉热岛被两江隔成几块:大致为六渡桥一块,司门口一块,钟家村一块,红钢城一块。今年武汉提前36天入春,去夏极端高温创历史记录,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极寅、湖北省气象研究所研究员陈正洪等人指出:今夏武汉城区热岛效应可能会因大面积道路黑色化而加剧。建议多方评价。武汉市环科院专家认为非典、禽流感等的流行与气候异常、环境恶化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