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加减乘除”控制农业污染 
 
类型:基础知识
打印】【关闭

        江苏省无锡市是太湖流域农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乡镇工业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之后,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70%左右的水污染起因于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受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太湖水总体环境质量尚未有效改善。为此,应当从“加减乘除”做起,用新的数学概念来治理,建立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控制区,以解决水污染治理中比例较高、难度较大和任务较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加———增加生态农业种植面。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种植面积已达到30%,而无锡市目前仍不到10%,加上无锡地区人口稠密,农业生产力高,土地利用率大,肥料使用量多,粮食作物又以水稻为主,因而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物质不同程度存在着超标等富营养化问题。所以,必须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经济收入,防治面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逐步缩减水稻、小麦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作物,尽可能多种油菜、蔬菜、花卉和果树等轻污染产品。运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技术,不断扩大有机食品在农作物中播种面积,让“绿色食品”农作物所占比例有大幅度增加,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等市场的导向作用,使种植俏销绿色作物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的必然选择。
  另外,在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中,还要促使稻田———果园———鱼塘———猪场等形成良性循环,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方针,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作物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从而既能生产出无公害食品,同时也为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打下基础。
  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在农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能污染土壤,而且会随雨水排涝等流入河道,极易造成水体污染。据测算,无锡市每年就有2100吨氮流失。因而,可以采取化肥农药征收环境税等种种措施,减少其使用量。以防治农药污染为例,要在全面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
  减少用量和次数,并把农药加工成缓释剂,从而达到减少流失、提高农药有效性的目的,同时还要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诸如: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豆头蛾、稻纵卷叶螟等等。另外,要积极改善用肥结构,禁用矿物化肥和推广节水灌溉,确保化肥用量每年减少5%以上,以防治因硝酸盐等的大量积累和流失而形成的化肥污染。
  乘———扩大湖滨绿色防护林。应该说,湖滨防护林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好的削减、缓冲和隔离作用,阻挡其向湖体扩散和蔓延。将湖边农作物改种防护林,既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还能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等,恢复湖滨生态系统,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而,要把沿湖绿色长廊建设作为防治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已有一定规模防护林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延伸其种植长度距离,使之在太湖沿岸连成片,扎起一道“绿篱笆”,充分发挥林业保护水源和生态屏障效益,从而降低沿岸农业面源污染进入太湖的可能,在其周围形成一系列能挡污的“绿色”保护圈,这既可抵御来自各种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侵蚀,又得以增大绿化覆盖率,满足发展湖滨城市、山水城市需要,形成美丽、好看的风光观赏带,不仅能够发挥良好的环境功能,而且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除———消除畜禽养殖业污染源。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据监测,养殖业产生的氮磷等物质大量流入水体,已成为太湖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按照综合利用优先,坚持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上下功夫,广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养殖户采取有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如:对现有的畜禽养殖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饮排分离进行排水改造,分别进行处理,从而可大大降低处理难度,杜绝畜禽直接排放现象。畜禽粪便不同于工业污染废物,它可以成为肥料,如果大量流失或弃之不用,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将实现畜禽污染物“零排放”的落脚点放在“种养结合”上,把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再利用到种植业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如在畜禽养殖场周围建起一批相对固定对口的农田、菜地和果园,将养殖场排放的干粪经处理后作为肥料,为无公害大米、蔬菜、水果的种植提供大量优质肥料。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养殖场的大面积污染,同时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由此可见,运用“加减乘除”方法进行治理,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够改善水环境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为发展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要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实现“太湖水变清”重要目标,统筹规划,强化治理,狠抓落实,促进改善,以适应无锡市发展生态经济的需要。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