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农用化学品不合理的使用,1997年,我国的耕地形势仍是质量降低、面积减少。
状况
耕地质量 受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在不同程度地退化。耕地中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为5313万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9.0%;旱地8310万公顷,占61.0%。耕地污染较重,有10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耕地面积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不足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虽然从1993年以后耕地净减少面积逐年下降,1994年以后国家基建占地也逐年下降,但土地资源利用仍存在着用地量过大、闲置浪费严重等现象。据统计,1997年,占而未用的闲置土地11.65万公顷,其中,耕地6.28万公顷,占闲置总面积的53.9%。全国各类开发区4210个,已占地23.22万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2.83万公顷。
措施与行动
全国普遍开展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有2100多个县级单位完成了划定任务,70%以上的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建立了耕地损失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力争耕地总量不减少。国土整治得到加强。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32.1万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8%;治理盐碱化面积551.3万公顷,占盐碱化面积的71.4%;治理沙化面积375.9万公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建立生态农业试点县160个,已建立全国生态示范区10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