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颗粒铅,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而准确。
1.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颗粒铅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5μg/mL(1%吸收),当采样体积为50m3进行测定时,最低检出浓度为5×10-4mg/m3。
2
定义
环境空气中的铅,系指酸溶性铅及铅的氧化物。
3
原理
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的试样,经硝酸-过氧化氢溶液浸出制备成试料溶液。直接吸入空气-乙炔火焰中原于化,在283.3nm处测量基态原子对空心阴极灯特征辐射的吸收。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吸收光度与待测样中金属浓度成正比。
4
试剂
本标准中除另有说明外,均为无铅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4.1
铅:含量不低于99.99%。
4.2
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
4.3
硝酸(HNO3),ρ=1.42g/mL,分析纯。
4.4
过氧化氢(H2O2),约30%(m/m)。
4.5
氢氟酸(HF),约40%(m/m)。
4.6
硝酸溶液,1%:用硝酸(4.2)配制。
4.7
硝酸溶液,1+1:用硝酸(4.2)配制。
4.8
硝酸-过氧化氢混合液:用硝酸(4.2)和过氧化氢(4.4),按(1+1)配制,临时现配。
4.9
铅标准储备溶液,c=1.000g/L:称取1.000±0.001g铅(4.1)于器皿中,加入硝酸(4.2)15mL,加热,直至溶解完全,然后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混匀。
4.10
铅标准溶液,c=0.100g/L:用移液管取10.00mL铅标准储备洁液(4.9)至l00mL容量瓶内,用硝酸溶液(4.6)稀释至标线,混匀。
4.11
燃气:乙炔,纯度不低于99.6%。用钢瓶气或由乙炔发生器供给。
4.12
氧化剂:空气,—般由气体压缩机供给,进入燃烧器以前,应经过适当过滤,以除去其中的水、油和其他杂物。
4.13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空白滤膜的最大含铅量,要明显低于本方法所规定测定的最低检出浓度(见1.2条)。
5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
5.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相应的辅助设备。光源选用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操作参数可参照仪器说明书进行选择。
5.2
4号多孔玻璃过滤器。
5.3
总悬浮颗粒采样器:中流量采样器。
注: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用洗涤剂洗净后,在硝酸溶液(4.7)中浸泡。使用前,先后用自来水和无铅水彻底洗洁净。
6
样品
6.1
采集
中流量采样器,玻璃纤维滤膜过滤直径为8cm时,以50~150L/min流量,采样30~60m3。采应将滤膜毛面朝上,放入采样夹中拧紧。采样后小心取下滤膜尘面胡里对折两次叠成扇形,放回纸袋中,并详细记录采样条件。
6.2
试料溶液
6.2.1
硝酸-过氧化氢溶液浸出法
取试样滤膜,置于高型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过氧化氢混合溶液(4.8)浸泡2h以上,微火加热至沸腾,保持微沸10min,冷却后加入过氧化氢(4.4)10mL,沸腾至微干,冷却,加硝酸溶液(4.6)2mL,再沸腾lOmin,热溶液通过多孔玻璃过滤器(5.2),收集于烧杯中,用少量热硝酸溶液(4.6)冲洗过滤器数次。待滤液冷却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再用硝酸溶液(4.6)稀释至标线,即为试料溶液。
6.2.2
空白溶液制备
取同批号等面积空白滤膜,按6.2.1条操作,制备成空白溶液。
7
步骤
7.1
干扰及其消除
对于火焰原于吸收法,在实验条件下,锑在波长217.0nm处有吸收干扰测定,但在283.3nm处,锑不干扰测定。
7.2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参照表1,取6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铅标准溶液(4.10),然后用硝酸溶液(4.6)稀释至标线,配制成工作标准溶液,其浓度范围包括试料中被测铅浓度。
表l
序
号
|
0
|
1
|
2
|
3
|
4
|
5
|
6
|
铅标准镕液(4.10)加入体积,mL
|
0
|
0.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0.00
|
工作标准溶液浓度,mg/L
|
0
|
0.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0.00
|
根据选定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测定工作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铅浓度(mg/L),绘制标准曲线。
注:1.装有内部存储器的仪器,输入空白和三个工作标准溶液,存入一条校准曲线,测定试料时可直接读出浓度。
2.在测定过程中,要定期地复测空白和标准溶液,以检查基线的稳定性和仪器灵敏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7.3
试料溶液测定
按校准曲线绘制时的仪器工作条件,吸入硝酸溶液(4.6),将仪器调零,吸入空白(6.2.2)和试料溶液(6.2.1),记录吸光度值。
注:当试科溶液(6.2.1)的响应值处于标准曲线上限范围以外时,要用硝酸溶液(4.6)稀释,使其响应值移至直线区域,并记录下稀释倍数(N)。
7.4
试料的回收试验
对于每批测定,均应将已知含铅量的试样通过方法的全过程操作,以便确定处理和测定过程中对待测铅的回收率影响。
8
计算和结果表示
根据所测的吸光度值,在校准曲线上查出试料溶液和空白溶液的浓度,并由下式计算空气中铅的含量,mg/m3。
式中:C——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换算成铅)浓度,mg/m3;
a——试料溶液中铅浓度,μg/mL;
b——空白溶液中铅浓度,μg/mL;
V——试料溶液体积,mL;
Vn——换算成标准状态下(0℃、101
325Pa)的采样体积,m3;
St——试料滤膜总面积,cm2;
Sa——测定时所取滤膜面积,cm2。
9
精密度和准确度
9.1
精密度 五个实验室火焰法测定含1.0mg/L及5.0mg/L铅的统一试料。
9.1.1
重复性
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和2.4%。
9.1.2
再现性
再现性相对标淮偏差分别为4.6%和3.1%。
9.2
准确度
五个实验室火焰法分析0.6mgPb/L,试料的加标回收百分率为95.5%-105.0%。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长华、黎明、盛和明。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