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建设

   在上海的439家千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如今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清楚知道栏内的猪何时落户,何时打过预防针,生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何时出栏……这标志着上海的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已在全国率先建设并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这将直接提升上海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监控水平,并从源头严格控制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已日益受到世人关注。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指令,这样,一方面从源头严控本国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在荷兰、丹麦等国,农场的每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都有自己的档案,事无巨细都有纪录。与之相比,我国的饲养、监测等手段确实都还比较落后。去年7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105号令,规定:本市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据此,市农委着手上海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并列为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首先从规模化猪场试点实施。农委信息中心开发了涉及猪出栏计划、兽药饲料采购、繁育、防疫、诊疗、死亡、药物残留检测等10个方面的猪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完善了本市的动物安全监管体系,还大大提高了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效率。目前,浦东、青浦、奉贤、金山及农工商等规模猪场输入的数据都及时完整,从系统中可以清楚看到2002年全市规模猪场计划出栏生猪241万头的情况,占全市年出栏生猪的50%。
   
   
为确保市外入境畜禽产品安全,信息中心又开发了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督栏目,对畜禽运输车辆、货物、证明、违章等4个方面进行信息录入。现已在6个道口(上海共有8个畜禽产品准入道口)运行,短短2个多月,仅在洋桥站,就有2452条记录。根据信息系统记录从枫泾道口,追回并查封2车病猪,避免了一起农产品安全卫生事故。
   
   
去年12月下旬起,上海档案农业又向无公害蔬菜等基地推进,现已有6家园艺场利用信息系统将农药化肥使用、采购、蔬菜销售等清楚记录在
   
   
据悉,今年上海的种猪场、标准化猪场、瘦肉精免检猪场、品牌猪场及园艺场将全部实施档案农业,并逐步在瓜果、奶牛场开发档案农业信息系统,以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