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使用农药20多万吨,每年因农药造成食物中毒率居化学性食物中毒之首---

警惕农药中毒

19981月,农业部、化工部、供销总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停止生产、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除草醚农药。

近年来,我国在逐步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农药残留危害消费者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各地农药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无形的杀手

19975月,陕西铜川市郊十来户人家万万没想到,他们吃下新鲜的水果后不久,即呕吐、恶心,身体抽搐,有25人被送往医院,其中4人死亡。

19981 月,湖北武汉市蔬菜病虫测报站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的120户农民进行检查,结果令人瞠目:其中有80户农民在蔬菜上使用剧毒农药,有的甚至让当天打药的蔬菜上市。

农药本身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保护神,但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超过规定的限量标准,会对农副产品、环境或人畜产生危害。据全国食物中毒报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农药造成的食物中毒率居化学性食物中毒之首,农药残留危害群众事件日益增多。1994 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10起,导致4161人中毒,32人死亡;1996年,由用药不当造成的药害农作物面积达230万亩,经济损失4.7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屡遭国外拒收、扣留、退货、索赔,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使我国外贸声誉受到影响。

 

症结何在

农药残留的产生,原因之一在于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知识的缺乏,对用药知识了解不多。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高晓辉高级工程师介绍:每种合格农药上都注名了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但部分农民片面看重杀虫效果,常违反规定加大用量。1994年 8月,山东泗水县发生红薯天蛾灾害,本来只需用敌百虫之类的普通农药,可当地农民为尽快达到灭虫目的,竟大量使用1065高毒高残留农药,结果导致300人中毒。有些农民因长年使用同种农药,使病虫害对农药免疫性增强,使用时只好加大剂量,造成农药在作物上残留成分增多。

同时,在我国1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型企业,农药质量难以保证。少数厂家大量生产伪劣农药,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不符;某些经销商也从中作假,掺兑、稀释农药,或以这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出售,牟取私利。这样一来,农民手中的农药在规定剂量内已无法达到杀虫治病效果,只得加大用量。

有关人士指出,发达国家早就对某些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限量生产、定点销售、定期检测使用情况,蔬菜水果上市前也要进行药量检测。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使用限制不多,使一些农药厂大量生产这类农药;国内尚未建立农副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检测监管体制,带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能毫无阻拦地进入消费市场。

 

趋利避害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使用农药20多万吨,常用农药150160种,为使农药发挥应有功效,又不对农作物和人类造成危害,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通力合作,共同对付农药残留。

笔者在农业部了解到,由农业部、化工部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农药评审委员会,已开展了农药残留试验研究工作,对各种新研制的农药在不同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残留试验,不让其中高毒高残留农药投放市场。并逐步取代老品种的高残留农药,对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进行推广。

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农药生产部门应保质按量生产农药,经营单位不得收购、销售伪劣农药,违者将受法律制裁。各地技监、卫生部门开始着手对蔬菜水果市场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定期检查。

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购买蔬菜水果时要闻一闻有无农药味,有农药味的千万不要购买;瓜果尽量削皮后食用,这样可除去上面80-90%的农药残留;蔬菜下锅前也应洗净(对有些蔬菜浸泡30分钟),防止农药残留危害人体。

天津市开展无公害蔬菜开发工作